丫丫爸爸的博客

智商情商财商的學習

要不要换木地板

"丫丫爸爸,这个地毯要不要全部换成木地板" David望着我,犹豫的问道。


这房子1楼是木地板,保养的还挺好的。而且颜色是深色,也是最近几年很流行的颜色。而楼梯和2楼的三个卧室都是地毯。


我看了看地毯,整整齐齐的,没有看到有特别的磨损的地方,还算干净。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地毯:地毯还挺厚的,质量还不错。用脚在上面走了几圈,软绵绵的还挺舒服。最重要的一点是走在上面的时候,没有像有些旧房子时间长了就有的嘎吱嘎吱的响声。


"地毯不用换。你的地毯质量还算可以,保养的也不错。到时候只需要请专业人士把地毯全部用专门的洗地毯的专业工具清洁一遍就可以了。清洁完之后,你会感觉到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我回答David道。


我继续说: "假如你楼上换成木地板的话,为了整个房子的风格一致,楼上的木地板,也应该是深色。一般木地板行七八块钱一平方,楼上就要六千块钱了。最关键是你的楼梯是黄色,非常的不般配,也需要换,换楼梯很贵。算下来的话,两个加起来大概要1万多块钱。这1万多块钱要打入你的出售成本,因为你的地毯还算不错,这换的钱不一定拿得回来。"


"而且这个区潜在的客户可能是西人,中国人比较喜欢木地板,因为容易打扫,而西人喜欢地毯的也比较多,因为喜欢走在地毯上暖暖的毛茸茸的感觉……" 我又从潜在买家的角度上分析不需要换的原因。


……


David和我从2楼到1楼一项一项的检查:


屋顶的瓦片一片接一片的叠在一起,没有翘角,一看大概就是5年以内。不需要做任何更新。


卫生间是石头台面的,看起来还比较新,果然是几年前装修过的。只不过浴室有几个裂缝有点黑,需要清洁,touch up一下就可以了。


二楼墙壁是明亮的浅白的中性的颜色,没有刮痕,也没有小孩子的涂鸦,看上去还不错。


"那这个窗户要不要换?" 当走到窗户的时候,David问道。


我看了一下窗户,是标准的双层玻璃,款式也不算老,只是比较脏了。


"把这窗户清洁干净就可以了。假如是很老的单层玻璃的窗户,那是应该那是应该换掉,因为潜在买家的第一印象会非常的不好。而你这个窗户款式也不老,就没必要换了。而且一般换窗户的钱是拿不回来的。" 我继续解释到。


"那换什么东西的钱可以拿回来?" David is very curious.


"卖房之前的装修是为了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回报。也就是要投入装修的资金尽量少一点,但是要把卖价尽量卖高一点。所以我们装修的都要装修在潜在卖家一下子就看得到的地方。"


"比如说刷漆,就和女孩子在脸上涂粉一样,一下子就会把女孩子打扮得光彩夺目,完全可以100%甚至超额的拿回成本。"


"一般每家一般卖家都会比较注意厨房和卫生间,所以这两个地方的装修也基本上能拿回成本。"


"假如原来的地毯或者是木地板非常的旧和老,换成新的木地板或一种换然一新的感觉。就像女孩子去买韩国整容了一样,有时候会完全变一个人,会感觉到从中年妇女变成了少女,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换木地板的成本也基本上会拿回来。" 


"和其他的一些装修,比如说把地下室装修得美伦美央的,比如说花七八万块钱扩建了一个太阳房,比如说在普通的房子的前后园建一个自动灌水系统,这些花的钱都是extra, 大部分情况大部分情况下成本都拿不回来。" 我继续举例子。


"丫丫爸爸,你讲的很有道理。" David说道。刚好我们到厨房了,Daivd马上问道: "那厨房该怎么装修?"


我四周回顾了一下:电器都是不锈钢的,看上去是最近几年买的,比较新,只是脏一点,清洁一下就可以了。橱柜看上去也挺新的,看上去还挺高档的,打开看一下,也没有什么裂痕,开和关非常的顺畅,也不需要换了。有backsplit, 看起来比较高档。只是台面看起来稍微旧了一点,一看就知道是在木头外面贴胶的,和橱柜,电器和地下的瓷砖一比较,台面明显的显得过时了。


"把台面换成那种浅颜色的最流行的石头台面。石头台面大概在50~70块钱一平方尺,总共大约1500块钱。在厨房上你花1500块钱会给你的厨房上了一个档次,让潜在买家感觉完全不一样的家……" 


"好。" David拿笔记下了。


在地下室的屋顶上看到了两个洞,原来是漏水,修好之后没有补。建议David把洞补好,不要给买家看到心理上不好的影响。


地下室的墙壁是墙纸,是浅黄色的颜色,还很明亮温馨。唯一可惜的地方是有一个地方的缝隙有点黑。仔细的检查了一下:不是因为漏水导致黑,而是由于某种胶时间长了变黑了。这个缝隙也只是很小很短,因为它要把全部墙纸撕掉重新刷漆投入产出比有点不大值得。最后建议David在staging在外面挂幅画,把这个发黑的小缝遮住就行了。


地下室地面上有几条裂缝,地面上的裂缝是很正常的,一般房子时间长了都会有,但是很不好看,于是建议David地下室放几条漂亮一点的地毯,把地下醒目的几条裂缝掩盖一下。


……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就很快过去了。感觉上David非常满意。我也很高兴能帮到他。


卖房之前的walk through list非常的重要。怎么样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就从这小小的checklist的开始。和这个check list 覆盖了很多方面的知识:


潜在买家大概会是谁?是第1次买房还是换房还是投资客?是中国人还是当地白人还是印度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有没有小孩?等等


潜在买家喜欢的装修是什么风格:是古典还是现代?喜不喜欢简约风?喜欢淡雅的风格吗?还是喜欢色彩浓烈的风格?


装修的成本大概在多少?刷墙多少块钱一间,要刷多少遍合适?换木地板多少块钱一平方尺?哪些自己可以做,哪些需要请装修师傅?


需不需要satging?该怎么样做staging呢?怎么样用staging隐藏我房子的缺点和展示我房子的优点?


什么季节卖房子最好?要不要采取抢offer策略。如果采取抢offer策略,那需要怎么装修?


……


这各方面的知识到最后都会浓缩成经验,在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卖房之前的walk through过程中, 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答案,成为了水到渠来的建议。




丫丫爸爸2019年11月写于多伦多





谢谢你喜欢这篇文章,如想购买丫丫爸爸在亚马逊上出版的书籍, 请点击以下链接:

《两条腿走路: 工薪階層地產投資实例和指南》内容简介

这是专门为工薪阶层写的一本关于房地产投资财务自由之路的书。当你看完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实现财务自由并没有那么难,连我这么内向的人都可以,您更可以。

读者反馈

你不一定有个富爸爸,但可以有个富老师。本书真实、实在、接地气, 如亲友一样将作者的房地产投资经验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很多小白的疑问,特别适合于华裔技术宅。 -- 叶舟

很喜欢读丫丫爸爸的文章,他总能把一些很复杂深奥的道理、观点和思想,通过活生生的例子,讲得明明白白,真正的深入浅出. -- John

谢谢丫爸真实生动的记载着每一个故事, 就像读日记一样,随着笔者的心境一起成长。 受益匪浅!关于投资的部分很多是我自己这么些年慢慢琢磨出来,但没有上升为理论。 很感谢你的无私分享,若早读到你的这么贴地气的分享,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 Mary


《北美奶爸育儿记》内容简介

这本书讲述了丫丫从胆小爱哭的小孩,成长成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有好东西会给别人共享的,懂得如何自我保护的小孩。通过丫丫成长过程的小故事,来阐释我们的教育理念。

读者反馈

“一口气读完整本书,第一感觉是内容实际,笔调温馨。再回味一下, 更深的感受是丫丫爸爸对孩子浓浓的爱---- 可能我们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特别爱孩子, 但真正的爱是陪伴, 是倾听, 是不随己意催逼打骂, 是有从天父上帝而来的温柔、忍耐、和智慧。为丫丫一家感恩。也愿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可以从丫丫爸爸的分享得到提��和鼓励, 好好照管上帝所赐的产业,让儿女在爱和真理中健康成长。愿主不断赐给你们全家新的祝福! --大立牧师

星期日的早上,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章节,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合上这本书, 丫丫怕洗头、丫丫讲故事、丫丫被欺凌、丫丫赚零花钱等等一些细节历历在目, 父母在丫丫成长过程中的参与、介入、帮助、支持、放手都是那么的恰当好处, 不多不少刚刚好, 这个分寸的拿捏、这个火候的控制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仅仅用心爱他 / 她们是远远不够的, 过火了容易溺爱, 严厉了又忍不住打骂。像丫丫爸爸一样, 首先学习做父母, 反思介入孩子成长的分寸、尺度, 做恰到好处的父母! --- Carrie




作者: 丫丫爸爸,金融危机后最早去美国投资房地产的多伦多华人之一,从中获得成功投资经验, 善于发现地产洼地进行房产投资,在多伦多也有不少成功投资案例,现为安省持牌地产经纪。 电话: 647 716 5110 电子邮件: yayababa.home@gmail.com 个人网站: www.yayababa.com . 微信号:
Loading

丫丫爸爸的博客 | 希望港上的希望

丫丫爸爸的博客

智商情商财商的學習

希望港上的希望


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的宿命。

三文鱼的宿命是死亡。

三文鱼的宿命也是新生。



第一章


成千上万密密麻麻的三文鱼,从大西洋,沿着圣劳伦斯河逆流而上。

漫长的圣劳伦河,好几千公里,水流川急,暗礁不断……



三文鱼或者是被其他天敌吃

或者是被卷入暗礁漩涡中

或者是被渔夫所捕获

或者是力气用完了力竭而死。


而剩下的三文鱼,还是头也不回的往前游,往前游,日夜迁程的往前游,仿佛他们不知道,等游到终点的时候,也是他们死亡的时候。


死亡就是三文鱼的宿命。


可三文鱼不知道它们的宿命就是死亡似的,还是头也不回的往前游,日夜兼程的往前游。仿佛前面有人生最美好的美景,仿佛前面有人生的使命在等着它们.


几经周折,终于到了安大略湖。


秋风秋雨秋煞人。


安大列湖的湖面阴沉沉的,海浪一圈一圈的在秋风的助威之下张牙舞爪的往岸边的沙滩上冲,留下了一圈一圈的泡沫,退了回去,又在秋风的助威之下,张牙舞爪的往岸边冲,又退了回去,留下了一圈一圈的泡沫……



仿佛经历了很久。


仿佛经历了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千万年……


仿佛一切都是宿命。


昨天和今天,没有什么不同。


今天和明天,可能也没有什么不同。


秋风还是依旧吹在湖面上,海浪还是依旧的拍打在沙滩上,三文鱼还是依旧的往前游。死亡还是依旧的在终点等待着三文鱼。



第二章


希望港是安大略湖畔的一个小镇。


一条清清的希望小河,从远处天边流来,斜斜地横穿希望镇,流入了安大略湖。


那成千上万的三文鱼,顺着这条浅浅的,宽宽的,小小的小河往上游,壮观极了。



侏罗纪的小河上都是沉积岩,时不时的有一个小小的断层,清清的河水到这里就会有一个小急流,落差会有一尺多高,三文鱼们会在这里休息一下,随后轻轻的一跳,闯过了这个小险关。


从小河的入湖处往小河源头走,每隔几十米就有这么一个小险滩,小落差,随时都可以见到几条几十条的三文鱼跳跃过小落差,又一滋溜一声地往前游不见了。



小河的两旁是行走的小路,一路风景不断,难怪希望小镇会被评为安大略最美的小城,成为了观光三文鱼徊游的首选之地。



就在这清清的希望小河上,三文鱼前赴后继的,不知疲倦的往前游,仿佛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第三章


从万里之外的大西洋一路游来,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总以为人生的苦难不过如此。


殊不知, 前面还有一个天大的的苦难在等着它们。


当我们沿着幽静的hiking小道逆流而上往前走了三四公里, 忽然间就会碰到一个水库。水库也不高,大概就两个人左右高。



可是对三文鱼来说,这已经超出了上帝赐予它们的能力。


每年一到秋天,一到三文鱼洄游的季节,所有的三文鱼被挡在这条人造的水坝下。拼了老命的尝试着想跳过这条水坝,全部都失败了,到最后都全部死亡,密密麻麻的,肚子朝上翻白地飘浮在水坝下面的小水塘里,宿命没有完成反而愤愤然地不甘心地死去。景色非常的非常的凄惨。



加拿大人民一向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此凄惨的情景,激发起加拿大人民心中的善良和恻隐之心。经过了一番抗议,游说,政府终于改变了水库的设计,人性化的在水库的左边设计了一条小水道,大概有一尺多高,专门供三文鱼回游用。


下面这一张网友的照片刚好抓拍的三文鱼跳过这条三文鱼通道的那一瞬间。


好像是一瞬间,好像是好几个世纪,三文鱼终于跳过了这条生死攸关的三文鱼通道,又向前向它的人生的宿命出发了。



为了表彰ERNEST A. BROWN为了三文鱼洄游有所做的贡献,在最小水库的观景台有一篇铜制的牌匾说明供大家瞻仰,纪念他所做的贡献。



第四章


跳过这个水库之后,三文鱼再往前游一些距离,找到了他原来出生的地方。会找一个水流平缓的地方,或者是沙堆里,或者是石头边上,生下的无数的三文鱼卵,然后就死去了。


回到出生地,生下下一代,然后就死去了,这就是三文鱼洄游的宿命,这就是三文鱼不远万里前赴后继回游的宿命。



死亡是这一代三文鱼的宿命。


三文鱼前赴后继,不远万里的洄游,就是成就了死亡。


新生也是三文鱼的宿命。


第二年春天,几百上千条的三文鱼卵被孵化了出来,他们顺溪而下,游过了希望溪,穿过了希望小镇,游过了圣路易河,最后到达了大西洋。


等到秋天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三文鱼又浩浩荡荡的的往回游了。


重复的重复,轮回的轮回。一切仿佛是不一样,一切仿佛又是一样。


结尾


我们的人生也仿佛跟三文鱼一样,出生成长结婚繁衍下一代死亡。重复的重复,轮回的轮回,一切仿佛是不一样,一切仿佛又是一样。


……







丫丫妈妈的思索:

如果我们的生命是跟三文鱼一样的轮回,我们的生命有意义吗?如果没有永恒,我们的生命有价值吗?

约翰福音三章16节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希望港英文名字叫port hope, 在多伦多东边大约100公里,一个小时的车程,是大多地区三文鱼回游观光的最佳景点。







谢谢你喜欢这篇文章,如想购买丫丫爸爸在亚马逊上出版的书籍, 请点击以下链接:

《两条腿走路: 工薪階層地產投資实例和指南》内容简介

这是专门为工薪阶层写的一本关于房地产投资财务自由之路的书。当你看完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实现财务自由并没有那么难,连我这么内向的人都可以,您更可以。

读者反馈

你不一定有个富爸爸,但可以有个富老师。本书真实、实在、接地气, 如亲友一样将作者的房地产投资经验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很多小白的疑问,特别适合于华裔技术宅。 -- 叶舟

很喜欢读丫丫爸爸的文章,他总能把一些很复杂深奥的道理、观点和思想,通过活生生的例子,讲得明明白白,真正的深入浅出. -- John

谢谢丫爸真实生动的记载着每一个故事, 就像读日记一样,随着笔者的心境一起成长。 受益匪浅!关于投资的部分很多是我自己这么些年慢慢琢磨出来,但没有上升为理论。 很感谢你的无私分享,若早读到你的这么贴地气的分享,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 Mary


《北美奶爸育儿记》内容简介

这本书讲述了丫丫从胆小爱哭的小孩,成长成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有好东西会给别人共享的,懂得如何自我保护的小孩。通过丫丫成长过程的小故事,来阐释我们的教育理念。

读者反馈

“一口气读完整本书,第一感觉是内容实际,笔调温馨。再回味一下, 更深的感受是丫丫爸爸对孩子浓浓的爱---- 可能我们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特别爱孩子, 但真正的爱是陪伴, 是倾听, 是不随己意催逼打骂, 是有从天父上帝而来的温柔、忍耐、和智慧。为丫丫一家感恩。也愿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可以从丫丫爸爸的分享得到提醒和鼓励, 好好照管上帝所赐的产业,让儿女在爱和真理中健康成长。愿主不断赐给你们全家新的祝福! --大立牧师

星期日的早上,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章节,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合上这本书, 丫丫怕洗头、丫丫讲故事、丫丫被欺凌、丫丫赚零花钱等等一些细节历历在目, 父母在丫丫成长过程中的参与、介入、帮助、支持、放手都是那么的恰当好处, 不多不少刚刚好, 这个分寸的拿捏、这个火候的控制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仅仅用心爱他 / 她们是远远不够的, 过火了容易溺爱, 严厉了又忍不住打骂。像丫丫爸爸一样, 首先学习做父母, 反思介入孩子成长的分寸、尺度, 做恰到好处的父母! --- Carrie




作者: 丫丫爸爸,金融危机后最早去美国投资房地产的多伦多华人之一,从中获得成功投资经验, 善于发现地产洼地进行房产投资,在多伦多也有不少成功投资案例,现为安省持牌地产经纪��� 电话: 647 716 5110 电子邮件: yayababa.home@gmail.com 个人网站: www.yayababa.com . 微信号:
Loading